再访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感受历千年而不灭的文明——书香藏古今 阁深传文脉

便民百事 生活百事通 6363

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

往古,岁月长河将文化符号沉淀在纤薄纸页上,凝结成册。这些看似脆弱、不堪一击的植物纤维,承载着无数个时代的精华,让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绝。其背后,更有百年沧桑砥砺着的精神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察看古籍版本保存收藏情况时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说:“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

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是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的重要一环。浙江文化积累丰厚,古代典籍众多。其所以能留存至今,离不开曾在之江大地矗立的众多藏书楼。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不仅感受到藏书圣地的人文力量,更发现浙江当代古籍工作者在典籍收藏、征集、保护、研究方面的新成效、新变化。

历经沧桑,文脉生生不息

夏日,从宁波长春路天一阁博物院西大门进入,一道布满人文脉络的时空之闸就此开启。

天一阁博物院古籍地方文献研究所主任李开升,已在这里工作15年。每一位从事文献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或许都会对那些泛黄书册有别样的情感。“触摸天一阁的古书时,我会不由得想到范钦可能也会翻过这本书。这些书本,总能帮助我们穿越时空,直达历史现场。”李开升说。

承受岁月侵蚀,天一阁已历经460余年的风雨。书楼的主人范钦一生嗜好藏书,阁内藏书冠绝天下,多以地方志、诗文集、原著手稿为主,还有诸多官署的内部资料,而对于那些无法购置的书籍,则雇人抄录。版本精善,文献翔实,数量之大更是震撼古今。

“天一阁目前虽然藏书超过16万册,但最珍稀的还是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也就是范钦最早所藏的1000多种古书。” 李开升告诉记者。这批书籍是明代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很大一部分是孤本。

久久为功,守护文脉传承。范钦注重保护藏书,不仅坚持晾晒,烟酒忌登楼,还定下严苛的家训,“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相隔数百年,李开升的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管理古籍库房,大到读者取书用书、库房设备维护、古籍征集编目,小到库房的门和灯关没关,新时代的古籍守护者用心传承范氏的坚守。

而在杭州,文澜阁坐落于西湖边孤山之侧。曾经隐身于这座江南庭院中的,是一套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散逸,浙江几代学人集结心力,挽救补抄,得以恢复旧貌,仍归于杭州。这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情怀,是为了将这份精神财富传至千秋万代的信念。

余晖脉脉,倾洒在古老凝重的楼阁上。天一阁、文澜阁,静静地掩映在江南山水中,用它们一方小小的天地,固守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它们已成为一种象征,隽永悠长,熠熠生辉。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推荐阅读:

紧急提醒!关闭手机这项功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金融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汇共识、聚力量

日本柏崎刈羽核电站多机组乏燃料池水因强震溢出 志贺核电站乏燃料池冷却泵一度停止工作

寒潮影响收尾 新一轮较强冷空气继续刷低气温

市井老味,香满街巷——蓉小香老卤冒烤鸭开启餐饮新市场